如何将茶叶推广到国外去(茶叶能跨境卖到国外吗)
一、如何把茶叶卖到国外
中国茶叶本身就已经声名煊赫了。茶叶在欧洲一些国家基本都可以买到的。如果说是推广到国外的话我想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一些工具来做推广。比如淘宝,京东,或者头条新闻的广告等。还可以借助中国几千万的华侨作为推手,把中国的好茶叶推广到世界各地。
二、如何将茶叶出口到国外
首先,我们选择出口货运的方式要根据货物的多少来决定,其次根据对货物的时效要求、价格等方面来决定。长帆国际物流出口的几种主要方式有:海运、空运、国际快递。
海运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相对于空运等方式来说比较便宜。其次,海运可一次性运输大量货物。适合货量大、想要节省运输成本,但又对时效要求不那么严格的货物。
因为茶叶是被烘干了的,而且茶叶都是密封包装,所以不用担心腐败、渗水等问题。如果茶叶量大时,可以选择海运的方式来运输。
但是茶叶毕竟是属于食品,怕潮,有很强的吸收性。所以,在海运茶叶时要做好包装,以防茶叶被污染。有以下建议可采取:
1.茶叶怕潮,所以要注意防潮。虽然说集装箱内是密封的不可能进水,但仍然要注意由于密封的容器内所产生的温差(如昼夜温差、通过不同海域的温差,比如从中国到欧洲要经过印度洋等高温地区)也有可能使空气转变成水蒸汽,所以要注意包装问题,严防受潮。
2.茶叶会吸收其他味道,挑选集装箱时候,要注意集装箱内是否有异味,防止箱体内有对人体有害的其他的残留物,晒干后在装,做好包装,防止茶叶吸收其他杂质、味道。
3.如果是拼箱,要做好标记,不要跟其他不适合混装的货物放在一起。
空运的优势在于时效快、可到达目的地多。只是价格相对于海运来说稍微贵了些。适合对时效有要求的货物运输。
1.货物包装应坚固、完好,在运输过程中能防止包装破裂、内装物漏出、散失;防止因码放、摩擦、震荡或因气压、温度变化而引起货物损坏或变质;防止伤害操作人员或污染飞机、地面设备及其他物品。
2.包装除应适合货物的性质、状态和重量外,还要便于搬运、装卸和码放;包装外表面不能有突出的钉、钩、刺等;包装要整洁、干燥、没有异味和油渍。
3.除纸袋包装的货物(如文件、资料等),托运货物都应使用包装带捆扎。严禁使用草袋包装或草绳捆扎货物。
4.捆扎货物所用的包装带应能承受该货物的全部重量,并保证搬运货物时不致断开。
5.如果货物的包装不符合本手册中的相关规定,应要求托运人改进或重新包装后方可收运。
国际快递和空运类似,但是配送更加灵活。许多国家和地区可进行配送,方便省心。长帆国际物流专业国际快递服务,客服一对一咨询,为您安排最合适的货运渠道。
三、中国的茶是如何传向世界各国的
1、一、早期朝鲜半岛、日本僧侣在到中国学佛的同时,传去了茶叶、茶文化;
2、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最早通过陆路和海路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通过僧侣传播进行禅茶一味的文化交流。由于朝鲜和中国接壤兼有陆路和海路的缘故,专家认为茶入朝鲜半岛要早于日本。
3、茶入朝鲜半岛约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时代(668-935)就有大批僧人到中国学佛求法,载入中国宋代,《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在中国用10年左右的时间专心修学后回国传教。
4、他们在中国时,就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前于新罗第27代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已有茶。”善德女王属三国时代(公元18-935)末期人,故韩国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
5、二、朝廷、官府作为高级礼品赏赐或馈赠给来访的外国使节、嘉宾;
6、日本关于饮茶的最早记载见《古事记》及《奥仪抄》两书:日本圣武天皇曾于天平元年(729年)四月,召集僧侣进禁廷讲经,事毕,各赐以粉茶,人人感到荣幸。又记载当时有高僧行基(658-749),到中国学佛求法的高僧最澄,回国时带去浙东茶籽在日本播种。
7、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始于西汉,从甘肃、新疆经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经中国西南入藏传到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的“茶马古道”;明清时代,中国开始与欧、美各国进行海上茶叶贸易,清朝初期,开创的武夷山等中国东南茶区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由此可见,这些著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贸易为主的商业行为。
8、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9、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10、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