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装茶叶如何加工(茶叶加工设备)
一、茶叶具体是怎样加工的
绿茶的加工其实大家都或多或少了解过,但红茶的加工却有一点不同。
1、杀青(把鲜叶放在烧热到一定温度的锅里热炒)。下锅温度200℃~220℃(即白天看锅底灰白色,晚上看锅底微红色。或将手放在距锅底10 cm左右处,感到十分烤手)。投叶量,机械杀青每锅4 kg,手工杀青每锅1~1.5 kg。杀青掌握的原则是嫩茶炒的时间长些,老茶炒的时间稍短些。嫩茶多扬炒,少滚炒;老茶多滚炒,少扬炒。杀青到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梗折不断,手握杀青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为度。杀青叶摊晾,厚度不超过10 cm。
2、揉捻(使叶片变为条索形,为制成各种形状的茶叶打好基础)。手捻一般是将杀青叶用两手握紧,在簸箕上向前推进,用力适度连续揉至叶成条索、茶汁挤出为止。揉捻质量要求是,条索紧结,叶汁稍出,应防止揉捻不均,加压过重,叶呈扁条等现象。3.1.3干燥。(1)烘干:多采用烘笼,投叶量1.5 kg,厚度不超过2 cm。第1次干燥温度100℃~110℃,每隔20~30 min翻拌1次,经2 h达7成干后下笼摊晾30~60 min,继续第2次干燥,温度70℃~80℃,每隔15~20 min翻拌1次,经1 h叶梗用手能捏起成碎末,含水量不超过7%即可。(2)晒干:茶叶揉捻后,立即摊晒在席上或场上,每15~20 min翻1次,直到水分减少到7%左右为止。
3、红茶加工。采摘标准是1芽2~3叶。(1)萎凋。将鲜叶摊在萎凋帘上,在日光下晒20~60 min,然后移至室内自然萎凋10~15 h,每50 kg鲜重减至30.5~32 kg为适度。萎凋到叶面光泽消失转暗绿,无青草味,带清香,梗折不断,手握成团不易弹散,含水量60%~64%。(2)揉捻。同绿茶,但要求时间较长(约90 min),叶细碎破坏率及挤出茶汁比绿茶多。(3)发酵。将揉捻叶摊放在发酵盆内,厚度6.7~10 cm,发酵室温度25℃~28℃,相对湿度96%以上,空气新鲜。发酵时间约4 h,春季室温低,用火炉加温。发酵至叶显紫铜色,无青草味,挤出的叶汁被吸收,含水量80%~85%。(4)干燥。同绿茶。红茶品质要求外形紧细,色泽乌润,具焦糖香,味醇而鲜爽,汤色红明,叶底红亮。
二、各类茶叶加工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千余年来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在茶叶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丰富的茶类,对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分出来的类别也各有不同。按色泽分按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绿茶为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黄茶为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白茶为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青茶为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红茶为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黑茶为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按季节分按季节分类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捍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养活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养活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色泽增加,而且滋味较为苦涩。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养活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季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小麦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得出气浓烈。按生长环境分按其生长环境来分类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平地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面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帮有高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欧共体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捍气浓郁且耐冲泡。总的来说,通用的分类方法是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分为6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有的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另外还有一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一般的饮用方法上与一般的茶一样,故而人们常常以茶来命名之,例如虫茶、鱼茶。有的这类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不是茶了,例如绞股蓝茶。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中国茶分类中国茶主要分为三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代表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西湖龙井简称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山区。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鲜叶。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其形似莲心,故称“莲心”。谷雨前采摘称“雨前茶”,又称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枪,故称“旗枪”。立夏采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称“雀舌”。四春茶附带茶梗,故称“梗片”。龙井茶具有四绝,一色绝、二香绝、三味绝、四形绝。即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龙井茶所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等成分,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的信阳县。于每年谷雨前采摘。其外形细、圆、直、多白毫。色泽翠绿,汤色明亮清澈,素有“淮南茶信阳第一”之美誉。▲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西山。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茶芽长至1-2厘米,即可采摘。鲜叶越幼嫩,制成干茶后白毫越多,品质越佳。成品外形紧密、条索纤细、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饮后回甘。红茶--又称发酵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汤色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代表茶有滇红、宜兴红茶:▲滇红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汤色艳亮、香气鲜郁绵长,滋味浓厚鲜爽。▲宜兴红茶外形条索紧结,有细小嫩芽,一芽两叶或一芽一叶,色泽黑润,汤色恍若红葡萄酒,花果味香浓,耐冲泡。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代表茶有文山包种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武夷大红袍:▲文山包种茶轻度半发酵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北部的台北市和桃园等县。成品茶外形卷曲,茶汤金黄,有天然幽雅芬芳气味。文山包种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可强心利尿,消除疲劳,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效。▲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之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采制工艺:每年分四次采摘,春茶在立夏,夏茶在夏至后,暑茶在大暑后,秋茶在白露前,春茶为最好。其成品茶外形条索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油亮,滋味醇厚甘鲜,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饮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动脉硬化,,降脂减肥之功效。▲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其成品外形呈半球型弯曲状,色泽墨绿,有天然的清香气,汤色呈柳橙黄,味醇厚甘润,其品质以春茶最好。参考资料:
三、怎样加工茶叶
原料/工具:茶叶;背篓;锅;竹筛。
1、采摘茶叶。采摘应以一芽两叶为主,此时的鲜叶在成熟度、内含物上均达到最佳状态。
2、“摊晾”茶叶。“摊晾”保留了茶叶中原生内含物质、为后期存放创造了转化的条件。
3、翻炒茶叶。将茶叶放在锅中翻炒,使得茶叶失水均匀,经过发酵的茶叶,香气更加醇厚。
4、揉捻茶叶。经过揉捻的茶叶,会变得更加柔软,也释放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5、日晒干燥。日晒干燥是独特风味形成的关键。晾晒时天气一定要晴朗,温度高低影响日晒的时间,这些都要根据经验来决定。